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检察动态

清城区首次!检察听证嵌入综治中心构建 “检察 + 综治” 融合新样本

时间:2025-06-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日,清城区检察院积极落实上级部署,在清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开展 “检察听证进综治” 实践, 以“检察 + 综治” 协同履职,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听证下沉一线:

多元解纷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清城区检察院依托综治中心地缘优势,将听证阵地从 “机关大院” 延伸至 “群众家门口”,实现司法公开与基层解纷深度融合。

(一)邻里纠纷故意伤害案:多元协同化解矛盾纠纷

在一起因邻里土地争议引发的故意伤害刑事控告案中,控告人对公安机关没有追究对方刑事责任不服,多次到检察院申诉。清城区检察院采取听证化解模式,由清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永坚和第三检察部主任吴楚贤牵头,整合司法、调解、公安等综治中心资源,邀请律师、退休干部担任听证员,协同化解矛盾纠纷。听证会上,控告人充分表达主张,听证员针对 “伤情鉴定标准”“认定犯罪证据是否充分” 等焦点进行论证,最后听证员经深度评议认为现有证据认定故意伤害证据不足,公安机关处理符合法律规定。

(二)交通肇事案:视野盲区下的法理温情

犯罪嫌疑人钱某因重型货车视野盲区引发交通事故,案发后主动担责、积极赔偿并获被害人谅解。承办检察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拟作相对不起诉处理。听证人员由退休干部、企业代表、执业律师组成,围绕 “视野盲区的客观责任”“赔偿谅解的实质化解” 等问题展开评议,一致认可 “无主观恶性、矛盾已修复” 的处理意见,彰显法律刚性与司法温度的有机统一。

机制创新突破:

构建 “检察 + 综治” 五大协同体系

清城区检察院以此次听证为契机,建立 “五大协同机制”,推动检察职能与综治中心治理体系深度融合。

1


阵地前移机制

依托综治中心 “人熟、地熟、事熟” 优势,将听证场所从检察机关延伸至基层一线,实现“群众少跑腿,听证在家门”,打破传统办案空间限制,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

2


多元参与机制

建立 “检察官 + 听证员 + 职能部门” 协同模式,听证员涵盖法律职业共同体、基层治理力量等多元主体。如交通肇事案吸纳企业代表关注运输安全治理,邻里纠纷案邀请退休干部发挥调解经验,形成 “专业审查 + 社情研判” 的立体评议体系。

3


类案治理机制

对交通肇事类案集中听证,同步梳理行业治理共性问题,探索 “办理一案、研判一类、预防一片” 的治理路径,切实做到“聚焦行业治理漏洞、挖掘监督线索”的要求。

4


智能辅助机制

清城区检察院依托 DeepSeek、小包公法律 AI 等智能辅助系统,探索 “人工智能+检察” 助力检察听证新路径,通过类案检索、法律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提升听证专业化水平。

5


法治融合机制

将听证现场转化为普法课堂,结合案件特点开展精准定向的法治教育,实现司法公开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




治理效能升级: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 “清城样本”

作为清城区首次检察听证深度嵌入综治中心的创新实践,此次探索实现 “监督触角延伸、矛盾化解增效、司法公信提升” 三重突破。清城区检察院将听证阵地前移至基层一线,从 “坐堂问案” 到 “一线解纷”,从 “单兵作战” 到 “多元共治”,着力构建 “家门口的司法公开” 新模式。

清城区检察院将着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 “清城方案”,以 “看得见的正义” 打通司法为民 “最后一公里”,切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