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检察动态

数字检察办案故事(第一期) |公益诉讼+数字检察 助力游泳场所健康发展

时间:2023-08-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现在我们酒店游泳池已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救生人员均持证上岗,我们也加强了救生人员应急救援培训,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近日,清城区检察院协同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等部门,以及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代表对辖区内部分游泳场所规范经营情况进行回访时,某酒店负责人告诉检察官。





1

个案办理:游泳场所存在违规经营


天气炎热,游泳场所迎来消费高潮。但随之而来的游泳场馆水质、场馆工作人员资质等与游泳相关的安全、健康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今年7月,清城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过程中获悉辖区范围内某酒店内设游泳池未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游泳属于高危性体育项目,开设游泳经营场所不仅要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还要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无证经营,很可能未达到《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中的安全标准。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游泳场馆安全事故提醒我们需要注意游泳场所安全问题。”承办检察官如是说。


检察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上述情况并非个案,如何推动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跨越,实现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到社会治理的突破成了摆在检察官面前的难题。


2

类案监督:大数据碰撞出违法线索


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质效飞跃的重要工作机制,是打开法律监督新天地的“金钥匙”,是提升办案质效的重要抓手。对此,清城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大数据思维,搭建游泳场所规范经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依托模型,通过向相关主管部门调取辖区范围内已登记游泳池(馆)营业执照、高危性体育项目高危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名单信息,对调取数据围绕关键词进行分析碰撞,初步得出未取得《高危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的涉案线索39条。通过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代表对现场进行走访调查,进一步固定相关证据后,对上述问题及时进行类案监督。


“后疫情时代,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公众生命。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督促之诉、协同之诉职能作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同时,协同行业主管部门规范游泳场所合规经营,有利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值得点赞。”参与走访的“益心为公”志愿者感慨地说。

3

综合治理:规范辖区范围内游泳场所合规经营全覆盖


经过“数据碰撞+调查核实”后,清城区检察院以个案办理为切口,借助监督模型在全区开展类案监督,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的办案形式,通过向行业主管部门制发磋商函,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综合施策,通过联合执法等方式及时督促整改,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监管漏洞,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


截至目前,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针对辖区范围内众多游泳场所未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现象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督促18个游泳场所办理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对于不符合办证条件的场所依法加强监管,责令停业整改。针对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导致对经营性高危体育项目未能全面监管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间联签了《清城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泳池)信息共享协调处置制度》,推动游泳场所合规经营全覆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