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专题>未成年人检察

数字检察办案故事(第三期) | “数字检察”助力“司法救助” 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新格局

时间:2023-09-2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救助金在当时真的是雪中送炭,帮助我们家渡过了最难的一关!”近日,清远市清城区检察院对1名被司法救助的儿童小林(化名)进行回访,其家人为办案检察官赠送红彤彤的锦旗并握手感谢道。



1

个案办理:传统的司法救助线索发现渠道单一



2021年,清远市清城区一名儿童小林(化名)因其母亲与他人发生争执被推倒,期间碰撞到小林头部致其着地昏厥。经鉴定,被害人小林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清城区检察院刑检部门在办案过程中,了解到原案被害人小林系未成年人,先后进行过两次开颅手术,且因加害人赔偿能力有限,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便主动将线索移送该院控申部门。


经调查发现,由于当事人不清楚救助政策、途径和方式,因而没有主动向检察机关申请司法救助。该问题绝非个案,如何及时、高效、全面发现司法救助线索确保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妇女儿童实现“应救尽救”成为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大课题。

2

类案监督:以大数据赋能全面发掘救助线索


数字检察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在数字化背景下,各级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检察大数据战略,推动办案模式从“个案”向“类案”转变。对此,清城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大数据思维,搭建了困境儿童发现司法救助线索类案监督模型,向民政局调取事实孤儿、孤儿人员等基本信息,并向妇联调取向妇联求助的困难妇女人员、单亲家庭妇女的未成年子女等信息,对调取的数据与本院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碰撞,初步筛查出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再将比对结果进行人工研判,确定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对象,及时调取相关案卷材料,经入户调查核实后,依法及时开展司法救助工作。

3

综合治理:推动利用大数据主动排查可能符合司法救助的线索


清城区检察院通过“数据碰撞+研判核实”,主动排查可能符合司法救助的案件线索,建立内部线索移送反馈机制,对外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民政局、妇联之间的联系,整合多方线索,让办案人员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打破“信息孤岛”,进一步缩短对困难儿童的生活困难情况进行准确核实的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有效提升司法救助办案质效。




此外,清城区检察院在对困难群众进行经济救助的同时,积极构建联合救助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效果互促,为司法救助申请人提供更全面的后续帮扶,实现救助效果的最大化。检察官在办案中对实施司法救助后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的儿童,承办检察官针对不同情况,及时协调有关单位,统筹多方力量,开展联合帮扶,并构建定期联合跟踪回访机制,持续了解救助效果,真正做到“当下救”与“长远助”相结合。



END